七感大開 啟動創意
— 專訪香港耀能協會高級職業治療師譚采妮

撰文:CC
圖片:CC、PMQ


譚采妮(Cherie)是高級職業治療師,經常為有特殊學習需要(SEN)的兒童,提供涉及七感(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本體覺和前庭覺)的感覺統合治療。她強調不只SEN兒童,所有人自呱呱墜地,便打開感官接觸世界,時刻處理感覺訊息,就連我們睡覺時,也可能察覺身邊的聲音或溫度變化。PMQ創意教育項目PMQ Seed今年以「感覺大開」(Senses in Play)為主題,舉辦一系列創意活動,鼓勵學生探索七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 前庭覺 以及本體覺),激發創意。Cherie是今年PMQ Seed導師培訓工作坊的導師之一,以專業角度,向導師團隊講解何謂七感,她說:「除了為SEN兒童提供治療以外,感覺統合與藝術創意也息息相關,可以令更多小朋友受惠。」

生活繫於七感 喚醒靈感

 

Cherie 任職的香港耀能協會,為不同年齡及類別的殘疾人士提供教育及康復服務。身為高級職業治療師,她負責兒童及家庭支援服務,會接觸初生至十八歲的SEN兒童: 「譬如自閉症、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大腦麻痺症等診斷的小朋友。」SEN兒童的感覺統合,可能出現失調或障礙,Cherie說:「即使一般人對七感的接受程度和反應亦有不同,可能出現過敏或過弱的情況,大家同處一個感覺光譜,無分彼此。」

 

七感中的五感(視、聽、觸、嗅、味)大家聽得多,另外兩感是指什麼?「『本體覺』是來自肌肉和關節的感覺,『前庭覺』則是對平衡和空間位置的感知。」她解釋:「我們日常做所有事都離不開七感,以創作為例,你素描時筆觸的輕重、捏陶泥時所用的力度,也與本體覺有關。」香港家長愛以琴棋書畫「裝備」子女,贏在起跑線,Cherie坦言:「近年家長愈來愈關注兒童發展,但大多集中在學術或技能上。其實各種學習,如玩音樂或做運動,都要有良好的七感作為基礎,這方面反而被大眾忽略。」

 

在Cherie主理的導師培訓工作坊環節,她讓PMQ Seed導師團隊來到香港耀能協會轄下的感覺統合訓練及專業培訓中心,試用感覺統合的訓練器材,深入了解七感。Cherie回想工作坊當日,大家玩得又驚又喜:「其中一個器材是平板鞦韆,每人站上去後,需要在搖晃中保持平衡。有人即時『鎖緊』關節,肌肉僵硬起來;有人則身手靈活,適應自如。別說小朋友,成人平日也未必有機會發現,原來自己會有這樣的反應。」

 

她說七感反應人人各異,沒對錯之分,感覺統合的過程,就是大腦將感官接收的訊息整理、組織,繼而作出反應。「當你面對新情境,大腦會參考過往經驗,若舊方法行不通,你會否嘗試新方法?這就是創意的起點。」若家長和孩子總因循守舊,長期處於相同環境、做相同的事,自然缺乏七感刺激和創意靈感。Cherie隨即有簡單建議:「家長與其不斷帶子女上興趣班,不如一起去沙灘一趟?大家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感受。」

 

 

感覺統合遇上設計思維

 

在該次導師培訓工作坊,除了導師們對自己的七感有新發現,Cherie也長知識:「因為今年PMQ Seed的主題圍繞七感,所以邀請了香港耀能協會參與。而我為PMQ Seed主持導師培訓工作坊,也需要了解導師的工作,令我認識到設計思維,並發覺它與感覺統合的步驟很相似。」PMQ Seed團隊運用設計思維的五個步驟:「Empathize 心」、「Define 釋」、「Ideate 想」、「Prototype 做」及「Test 試」,帶領學生探索具創意的解難方案。Cherie說:「感覺統合的過程,也是由同理開始。中文字『感受』、『感覺』中的『感』,歸根究底就是指七感。」她舉了個有趣例子:「例如媽媽和老闆跟你說同一句話,你也會有不同感受、有不同定義,然後構思反應,再做出來,測試結果。」

 

她笑言做職業治療師逾廿年了,今次參與PMQ Seed活動,才首次跟創意界別合作,「能跳出職業治療的範疇,進行跨界合作是好事,可更加貼地,讓大眾了解七感。七感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不僅SEN兒童,所有人都需要發展七感。」PMQ Seed童創節有多個特備活動,其中「勇闖感官大冒險」由香港耀能協會主持,讓小二至小四學生參與感官體驗遊戲的同時,家長亦可參加職業治療師主講的分享會,了解感覺統合對兒童創意發展的幫助。

 

Cherie介紹:「人由出生到死亡是一趟旅程,要勇闖各種感官的關卡。小朋友能否學會欣賞自己,勇於嘗試?這就是遊戲的概念。」遊戲設有「感官森林」,小朋友需要觸碰不同質感的物料,完成自製道具、在地上滾動等任務,打敗怪獸,成功取得感官寶藏。「活動最後有反思環節,幫助小朋友明白,即使他們身處於感覺光譜的不同位置,對感官有著不同的反應,仍值得欣賞自己的主動嘗試和參與,盡力達成任務。當他們有良好的感覺回饋和經驗,將來便會願意再作嘗試,發揮創意——人生的旅程也是如此。」

 

 

關於香港耀能協會

 

香港耀能協會創立於1963年,以「耀承所授 卓越展能」的信念,透過四大核心服務實踐,分別是「兒童及家庭支援服務」、「特殊教育」、「成人服務」及「社區支援服務」,為不同年齡及類別的殘疾人士提供多元化教育及康復服務。協會目前共有84個服務單位及專項計劃,每年為約29,000個家庭提供常規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