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模式融合創新教育
— 老師撰文 (三)

— 劉兆基主任 | 大埔舊墟公立學校

付諸實踐的「同理心」課堂

品德教育最常用的方式便是價值澄清法,讓學生選擇或判斷對錯,從而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但隨著教育變革,價值教育應不再停留於分析及選擇,而是著重從行動中反思,從創新中改善,運用設計思維,讓學生學習「易地而處,感同身受,勇於嘗試,敢於創造」。

 

去年,我校有幸參與PMQ元創方創意教育項目「BEING BEINGS 同理·童理」校園計劃,由經驗豐富的教學團隊,與本校老師及二十四位學生一起體驗創新的學習歷程。當中各專業導師將設計思維的「Empathize 心」、 「Define 釋」、「Ideate 想」、「Prototype 做」以至「Test 試」五個步驟融入體驗式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逐步剖析指導用户的需要,並設計及製作可行方案,真正做到動手改善未來。

 

從生活找出創新意念

公共衛生間正好是各國文化素養的寫照,往往反映出大家在使用時的公德心及同理心,故教學團隊設定這次主題為公共衛生間。教學團隊先引發學生反思不同使用者的需要,讓他們學習分析指導用户遇到的難題,建立學生的同理心,找出創新的靈感。

 

混合式的創新教育

在面對是次疫情,以往的面授模式已經未能正常運作,教學團隊與我校在課程開展前已不斷發掘新常態下的教學模式,他們亦嘗試應用教育界的互動學習平台。結果,教學團隊構思到使用混合式學習(Blended Learning),將設計思維融合面授課堂及線上學習,充份發揮彼此功效,達致更大學習效益。

 

學生借助學習平台先行探索

雖然疫情限制了教學場景,但教學團隊因應疫情的限制措施,應用Flipgrid及配合我校使用的Google Classroom互動平台,與學生建立網上學習系統,引導學生在課前及課後自行在平台上觀看學習影片,並讓他們分享Micro:bit創作,照顧學生在線上及線下的學習需要。

 

多元化學習融入思維步驟

為了解決未能實地觀察及搜集資料,教學團隊拍攝了一位主角在進入洗手間時面對的各種問題,並利用Nearpod互動學習平台中的collaborate board功能,讓學生從影片中截圖及即時上載至討論區,並利用「AEIOU」分析工具,讓學生同步分析主角的需要,然後用網上投票方式,讓學生選出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最後利用Time to Climb遊戲功能鞏固學生對「心、釋、想」的概念。

 

師生在製造原型中協作探究

當有了方案初型,導師便帶領學生反覆思考及製造Prototype,進入「做、試」的步驟。每組學生會按自己興趣分成兩小隊,一隊會專責設計及製造原型外觀,學生需要動手畫紙樣、拼砌、剪裁及接合不同組件。另一隊組員則負責擬寫編程內容,並反覆進行測試,以達預設效果。最後,兩隊成員需要合作將兩樣組件成功組裝,並進行成品測試、修正。結果,成功創製出6件創新產品,當中有紅外線自動消毒機、自動消毒廁板裝置、廁紙及廁格使用通知裝置、無廁紙通知裝置、廁紙用量通知裝置、男女廁使用情況通知裝置。PMQ元創方亦精心佈置了一場公開展覽,讓學生擁有第一個成品展。

 

品德教育=創新教育的新趨勢

以往品德教育多體現於繪本閱讀、歷奇體驗、服務學習等,大多停留於「心」的部份,但引發同理心或反思後,往往缺少了改善方案、付諸實踐的行動,而設計思維更好地將學生帶往新的思考層次。因此,本校這年舉辦了全校教師發展日,讓老師認識及掌握設計思維的概念,並於本校的仿生學習日、舊墟眾創未來、春日市集、世界公民日等活動中加入這概念,務求使學生從創新中建立價值,從創製中改善生活。本校亦會持續將品德、STEM、創新教育更好地融合,發展新的教育路向。

 

在此衷心感謝PMQ元創方及教學團隊的努力及付出,在這個疫情阻隔的時刻仍充滿教學熱誠,帶給學生一次敢想敢創的學習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