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rick Sir 林溥來〡畢業於喇沙書院,其後取得香港科技大學化學工程榮譽學士學位,再攻讀香港中文大學教育系碩士學位。投身教育事業超過二十年,是教育中心EDFLOW Learning Center及國際幼稚園Galilee International School的創辦人兼總校監,其幼稚園更是香港少數運行IB制度的國際學校。同時是位英語教育書籍作家,著作《小學雞英語》系列獲香港教育城「十本好讀」奬及教師推薦好讀獎,亦一直為不同平台撰寫文章,及活躍於各學校進行講座,分享學習心得。現時除主持皇牌資訊節目《東張西望》及擔任大型活動司儀外,亦主持j2《開卷》推廣閱讀,為觀眾推介好書。
如何培養小朋友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1.家長先改變自己及家庭氛圍
作為孩子的父母,你的一言一行,對小朋友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在家中,不妨和孩子建立一個合作交流的關係。父母需要改變自己心急的性格,不要為了小朋友盡快完成某些工作,習慣出手干預或替他們完成,腦裏應該經常想着「一起做」,並在做家務的過程中,適當地讓小朋友參與,和他們一起完成工作,讓小朋友不經不覺在生活中感受著「合作」,種下「習慣與人合作」的種子。
如果想強化合作於小朋友心目中的重要性,當每次透過合作完成一個任務後,可以稍微慶祝一番,建立他們對合作的良好感覺。
2.培育小朋友合作需具備的特質
父母從以上不懂和他人合作的小朋友身上知道,培養小朋友良好的溝通能力及尊重他人的態度有多重要。要令小朋友變成一位好的聆聽者,父母自己要先以身作則做一個好的聆聽者,習慣用心聆聽孩子的說話及需求,令他們感受到自己的說話是被父母「聽入心的」。這樣不但令小朋友勇於表達,更會不自覺地仿效父母成為一位好的聆聽者。
父母亦應建立一個寬鬆、和諧的家庭環境,在家中盡量尊重和理解小朋友的意願,不應經常一言堂或說話帶有命令的語氣,凡事和孩子一起商量,徵求他們的意見,令小朋友感到自己與他人合作的意義,從父母的言行中學會對別人的尊重,學會傾聽別人的不同意見。當小朋友慢慢建立這些特質,無需什麼特別訓練,也會自自然然地和他人合作起來。
3.在生活中製造合作完成任務的機會
由於現今的小朋友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裡缺少玩伴及可以一起合作的經歷,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合作能力的鍛練。所以,家長應盡可能為孩子創造合作完成任務的機會。除了可以和小朋友玩一些合作型的遊戲,也可以共同完成一些家庭任務,例如一起做家務,一起大掃除,一起為節日佈置,一起挑選傢俬等,在過程中要重視溝通、交流,互相表達意見,變成一項大人和小朋友互相配合、共同完成的任務。
有些時候,小朋友不是沒有合作的意識,而是不知如何去合作。所以,家長亦需要教導小朋友「合作的方法」,指導他們怎樣進行合作。例如,當自己遇到困難,一人無法解決時,可以主動找小朋們協助;買東西或作一些重要決定前,讓小朋友一起參與商量;遇到和孩子意見不一時,要透過協商解決矛盾;當同伴或兄弟姊妹遇到困難時,教導小朋友要主動用動作、語言去幫助他人等等。通過這些具體的合作情景,幫助小朋友逐漸了解合作的方法和策略,這就是在合作中學會合作。
4.多分享透過合作而成功的例子
故事從來都是最有效的教育工具。對年紀較細的幼兒,家長可以用一些故事或一些生活小畫面,去幫助他們確立合作意識。例如,看到螞蟻在搬運食物,這時可以引導小朋友去想像問題:螞蟻是怎樣搬動大的東西呢? 面對這個情景,就可以自然地帶出和合作有關的意識和內容。
對就讀小學的小朋友,則可以用一些社會實例去激發他們對合作的認同。家長可以借機會分享正在跨過的大橋或正在乘搭的鐵路,是如何透過龐大的合作成功興建;亦可透過一間經常去的好餐廳,解釋餐廳如何因合作達致良好運作;甚至透過奧運比賽或世界盃等國際賽事,分析合作的重要性。
5.習慣欣賞別人的優點,改變自我中心的性格
我們應盡量把握機會讓小朋友知道,個人的價值只有在集體中才能得到體現。家長可以和小朋友於閒談中,鼓勵他們想想其他同學的優缺點,並在過程中教導他們欣賞優點及體諒缺點的態度。
在適當情況下,更可以和小朋友玩角色扮演,例如讓孩子當餐廳老闆,同學就是員工,問老闆怎樣發揮每位員工的優點並分配工作。在這過程中,小朋友更有機會不自覺地提高我了解,認清自己的長短處。如果小朋友能夠習慣在平常之中發現對方的美,而不是挑他人的毛病,提升自己求同存異的質素,對培養團隊精神尤其有效。
延伸閱讀:懂得與人合作的小朋友 日後必成大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