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及7月期間,PMQ Seed 夥拍香港知專設計學院(HKDI)的設計思維工作團隊、幾位來自劇場、表達藝術治療與社工界別、擁有豐富教學經驗的專業人士,以及香港大學教育學院之學者,舉辦了「BETTER TOGETHER 同創.童樂 導師培訓工作坊」,為參與今屆 PMQ Seed 教學的設計師與創意界別人士,以及「BETTER TOGETHER 同創.童樂 校園計劃」的小學教師,提供設計思維應用、兒童教育及混合式學習等方面的訓練課程。活動希望鼓勵參加者活用有關知識,於日常課堂中推動創意教育,培訓團隊日後亦會為 PMQ Seed 的教學課程給予專業意見。
「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是一套以人為本的思考方法,由世界知名的設計顧問公司IDEO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倡導,後普及到各類型的商業和教育機構。「設計思維」之目的是引導使用者以同理心及多角度思考尋找和定義問題,再構想解決方法,從不斷嘗試、失敗、改進的過程中,增強團隊溝通及合作精神。
PMQ Seed一直致力在學界推廣「設計思維」,我們盼望本地小學教師能加深對「設計思維」的了解,在日常的學生活動中協助學生實踐創意學習;並將「設計思維」運用在未來的日常教學中,令更多同學受益。在是次網上講座我們邀請到香港知專設計學院(HKDI)的「設計思維」團隊講解「設計思維」的基本概念,更有小學校長及老師分享「設計思維」在小學教育上的實際應用例子。
*此為公開活動,任何對「設計思維」感興趣的教育工作者均可報名。
講者:
黃毅之先生(香港知專設計學院講師)、
鄭家寶校長(中華基督教會基法小學)、
關寶珊老師(中華基督教會基法小學)
為了提升創意教育項目導師團隊及參與學校老師對設計思維的掌握,香港知專設計學院的設計思維工作團隊特別在 PMQ 元創方舉辦為期二節之設計思維工作坊(基礎班),讓參加者以小組形式完成一個主題性設計項目。第一節內容包括設計思維和用戶研究方法(Methodology of user research)介紹,及以角色扮演方式感受用戶體驗(user experience)。在第二節,參加者學習如何以不同工具分析資料及推演想法,體驗擴散性及聚斂性思考模式(divergent and convergent thinking)。最後,他們則需要作出滿足用戶需求和項目準則的設計決定,並以草圖方式展示最終方案。
此外,我們今年更為對設計思維已有初步認識的參加者開設了此工作坊的進階班。透過認識經驗學習法(Outcome-based Learning in experiential education)、成果為本教學法(Intended Learning Outcomes)及資歷架構(QF Level)中使用的教學方式,參加者將會融合設計思維與運用所學於本年度PMQ Seed教育項目中。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的設計思維工作團隊成立於2017年,負責推動設計思維伙伴計劃及發展培訓課程。團隊由具有豐富設計工作經驗的高等教育工作成員組成,致力於高等與中小學及業界推動設計思維的學習與應用。
第一部分:從劇場訓練提升表達技巧 (聲線及身體動作)
透過劇場訓練,參加者在工作坊能夠更了解自己的聲線及身體動作習慣,從而發掘各種發聲方法與動作表達的可能,提升自信之餘,亦可將技巧實踐於以小學同學為主要對象的課堂之中,增加教學活動的互動性。
第二部分:透過小組活動認識學生——技巧應用與分享、如何與老師合作、了解同學需要
來自表達藝術治療及社工界別的兩位講者,跟參加者分享了他們各自在教學上的經驗和方法。透過不同個案,講者鼓勵參加者放下對學生的批判和讓孩子做主導,接納他們的情緒之餘,也適時向同學提供幫助。就帶領線上活動,講者亦分享了所需技巧,並講述他們如何與學校老師合作、了解「特殊」學生的需要等。
• 賴閃芳小姐(Sim Sim) | 劇場藝術家、小市山設計(Littleurbanmountain Design)聯合創辦人
畢業於英國艾賽特大學舞台實踐藝術碩士,賴氏為獨立戲劇顧問, 涉足戲劇及當代舞蹈。近年參與作品包括香港話劇團《紅》和《安・非她命》;天台製作《山下的證詞》;大館《遙感城市》; 一條褲製作《紀錄劇場節》及西九/香港話劇團《香港國際黑盒劇場節》及西九文化區《100%香港》。賴氏為大館古蹟及藝術館策展的公眾教育計劃 -《表演美味》 獲得2020日本好設計獎。
• 邱靖枬小姐(Esther) | 表達藝術治療師
Esther 為人也藝術研究所創辦人之一,畢業於香港大學表達藝術治療碩士及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學士課程,並考獲美國ADEC死亡學証書。Esther具超過10年兒童、青少年及家庭相關的工作經驗,她曾合著多本兒童繪本及為親子雜誌專欄寫作,並服務不同發展障礙、特殊學習需要兒童、青年及家庭;受情緒困擾的兒童、青少年及成人等。Esther 於多間機構、學校、兒童及青少年家舍提供表達藝術治療服務,如個人心理輔導、治療小組等;並為專業同工、教師及機構提供專業培訓、工作坊及講座,致力推廣表達藝術於創新教育、輔導及社區服務的應用。
• 曾振威先生(威廉/William) | 遊沐(Nature Bathing)創辦人及首席導師、註冊社工
資深導師,從事體驗式自然教育20年,曾為超過300間中小學、幼稚園及特殊學校設計、策劃及提供創新生態活動及教師培訓。同時為各大企業及社福機構提供團隊建立訓練、親子活動、減壓及退修等活動。現為香港專業教育學院幼兒教育系客席講師。育有兩名女兒。
「混合式教學」成為復課後的教學新常態、新方向,教育工作者應從何認識和掌握此教學方式?是次訓練工作坊,我們邀請了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溝通、發展與資訊科學學部助理教授,以及教育應用資訊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黃家偉博士講解與「混合式學習」(Blended learning)相關的教學方法與策略。針對PMQ Seed 2022創意教育項目的主題(協作、共創)和課程內容,黃博士亦談及到STEM在創意、設計思維教學中的利弊和網上環境教學的要點,並與參加者討論他們在課堂中的角色和可能遇上的困難等,幫助他們優化課程設計,令學員得益。
黃家偉博士現為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溝通、發展與資訊科學學部助理教授,以及教育應用資訊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他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及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並分別取得電腦科學哲學博士及教學設計與領導教育碩士學位。黃博士於2017 至2019年出任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香港分會教育支部主席,現為該學會高級會員及IEEE教育學報(IEEE Transactions on Education)副編輯。黃博士專注於計算思維和人工智能教育、沉浸式學習環境和STEM 教育領域的研究,曾發表過百篇國際期刊論文及文章及曾參與超過十多項研究項目,並獲優質教育基金及研究資助局的支持,資助其研究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