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mportance of teaching children to cooperate (Part 1)
— Patrick Sir’s sharing

(此文章僅提供中文版本 This writing is available in Chinese only)

Patrick Sir 林溥來〡畢業於喇沙書院,其後取得香港科技大學化學工程榮譽學士學位,再攻讀香港中文大學教育系碩士學位。投身教育事業超過二十年,是教育中心EDFLOW Learning Center及國際幼稚園Galilee International School的創辦人兼總校監,其幼稚園更是香港少數運行IB制度的國際學校。同時是位英語教育書籍作家,著作《小學雞英語》系列獲香港教育城「十本好讀」奬及教師推薦好讀獎,亦一直為不同平台撰寫文章,及活躍於各學校進行講座,分享學習心得。現時除主持皇牌資訊節目《東張西望》及擔任大型活動司儀外,亦主持j2《開卷》推廣閱讀,為觀眾推介好書。

為什麼要培養合作意識及能力?

 

從小開始教授小朋友人生中最重要的技能非常重要。越早開始,他們就越能自如地在一生中使用這些技能。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能,就是如何與他人合作。

 

什麼是合作?合作是指兩個或以上的個體,通過互相配合和協調而實現了共同目標的一種重要社會行為。對小朋友來說,在遊戲、學習或生活當中,能主動配合其他人,分工合作,透過協商解決問題,從而確保活動順利進行並達成目標,這就是合作。

 

團隊合作不僅在童年很重要,而且還可以幫助小朋友成年後取得成功。曾經有美國學者做過一項研究,發現諾貝爾得獎者中,接近2/3的科學家是與人合作獲獎的。這證明懂得與人合作,發揮自己的專長和優點互相支持,在事業上取得成功的機會將會大大提升。這亦可以從很多優秀企業家口中得到引證,他們不約而同認為懂得發揮團隊精神是他們邁向成功的主要元素。既然合作是小朋友未來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質,那麼,我們應如何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呢?

 

在此之前,我認為最好先了解一下小朋友缺乏團隊合作精神的原因。

 

為什麼有些小朋友合作意識較低?

 

1.新生代小朋友,多以自我為中心

新生代家庭大多只養育一個小朋友,孩子一出生就成為家庭的焦點,可謂萬千寵愛在一身。父母都會投放所有的心思及資源給小朋友,希望孩子成才,家中很多事的決定都是以孩子的利益作考慮。本來這是一件好事,但當小朋友成為焦點時,他會逐漸習慣所有事都是圍繞著自己,不自覺地養成自我中心主義,所以普遍都是在獨子女身上,出現合作能力較低的情況。這樣的小朋友從小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在一個團隊中很少能考慮別人的感受,往往喜歡從自己的角度出發,難以學會與人合作或尋求雙贏。

 

2.生於小家庭,缺少集體生活經驗

由於現今家庭的人數較少,而且居住模式都比較各自為政,所以小朋友不但少了和兄弟姊妹互動的機會,也未能像從前的兒童般可以經常跟左鄰右里交往。近年更受疫情影響,小朋友基本上和同學已經減少交流,合作的機會更加少之又少,因此,小朋友缺少了很多機會去體會群體相處及互相合作所帶來的快樂。

 

3.父母過度照顧,孩子被過度寵愛

由於現代家庭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父母亦比較重視小朋友的教育,他們寧願多花資源在學習方面,而不需要孩子做家務。在香港,很多家庭甚至有工人姐姐的協助,這令小朋友少了機會去承擔家庭責任,亦少了機會和家人合作去完成家中大小事務。在這種被保護下成長的小朋友,他們的合作能力普遍偏低,但命令別人替自己辦事的能力卻變得高了。

 

4.父母沒有做好榜樣

現今社會的投訴文化加劇,很多父母習慣對任何事都訴諸投訴,例如在學校會投訴小朋友的老師,在餐廳會投訴侍應生等。小朋友在這種投訴文化耳濡目染下,令他們習慣遇上任何問題就去責怪別人。如果養成了這種習慣,在一個團隊裏,可能容易變成不懂欣賞別人的工作及優點,只會習慣着眼他人的缺點和不足,間接降低跟其他人合作的意欲。

 

5.忽略培育某些性格特質

憑我多年的觀察,很多不懂和他人合作的小朋友在性格上都有一些缺陷。他們欠缺了一些正正是合群者需要具備的特質,當中包括懂得聆聽、妥協及尊重他人等。懂得聆聽絕對是合作的重要元素。如果一個人願意用心聆聽同伴的說話,了解其他人的意見或需求,並按情況作出配合,絕對可以提高其合作性。而好的聆聽者也正正是懂得尊重別人的人。之前提及很多小朋友變得自我中心,其實跟這些特質是環環相扣的。自我的人覺得自己是最重要,不會聽別人的意見。當遇到爭執或意見不合時,他們會太過重視自身利益而不願意妥協,從而未能和他人好好合作。

 

延伸閱讀:懂得與人合作的小朋友 日後必成大器(下)

 

 

「教學資源」使用條款及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