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章僅提供中文版本 This writing is available in Chinese only)
Patrick Sir 林溥來〡畢業於喇沙書院,其後取得香港科技大學化學工程榮譽學士學位,再攻讀香港中文大學教育系碩士學位。投身教育事業超過二十年,是教育中心EDFLOW Learning Center及國際幼稚園Galilee International School的創辦人兼總校監,其幼稚園更是香港少數運行IB制度的國際學校。同時是位英語教育書籍作家,著作《小學雞英語》系列獲香港教育城「十本好讀」奬及教師推薦好讀獎,亦一直為不同平台撰寫文章,及活躍於各學校進行講座,分享學習心得。現時除主持皇牌資訊節目《東張西望》及擔任大型活動司儀外,亦主持j2《開卷》推廣閱讀,為觀眾推介好書。
你的孩子充滿創意嗎?
作為家長,很多時候會被問到:「你覺得你的孩子有創意嗎?」。其實這個問題很難有一個準確的答案,因為創意與IQ水平或數學能力等個人特質是不一樣的,沒有可量化的測試去評估。如果單憑感覺,父母如何才會覺得自己的孩子有創意呢?大部分父母認為有藝術細胞的小朋友就是有創意,例如擅長畫畫,或者隨心所欲就能拼砌好積木等。但是,沒有藝術細胞就代表沒有創意?在現今這世代,大家重視的創意其實已不再停留於藝術層面或天馬行空的幻想,而是懂得運用創意去解決實在的問題,或透過創新意念及創造力提升生活質素。這種被從新定義的創意就是「設計思維」。
為什麼「設計思維」這麼重要?
現在全球最大的創科公司,例如Apple、Google及Uber等等,它們最需要的人才就是擁有設計思維的人。於傳統教育中,讓小朋友學習都是為了測驗考試,答對問題或取得好成績就會有獎勵。但在未來,大家重視的已不再是誰能提供正確答案,因為只要上網「Google一下」或「問一問ChatGPT」就可以找到任何答案,不再需要「死記硬背」的能力,而是需要具備創造力及解難能力的人才,亦即是擁有設計思維的人。
近年來,全球各地有越來越多的學校致力推動培育學生的設計思維,引導他們主動關懷身邊事物,希望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經細心觀察後找出問題或痛點,並透過了解用家需要,即根據以人為本的原則,發揮創意,構思帶有同理心的解決方案,以成功解決問題為最終目標。
假如你要求你的孩子設計一輛車,他們可能會發揮天馬行空的想法,設計出一輛前所未有,甚至古靈精怪的汽車。但如果你要求他們設計一個方案,把人群由一個地方運送到另一個地方,思考方式就變成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基礎,他們提出的方案亦可以有無限可能,而不止局限於在原有方案上作改動。就好像電動車公司Tesla及SpaceX的始創人Elon Musk一樣,他同時創立了The Boring Company,現正建設兩條可以運行超級高鐵及以電動車為載具的地下隨道,駕駛者只需駕車進入隧道,並停車在隧道內的運載艙裏,不用下車,運載艙就能以高速把整輛汽車連駕駛者,由一地點送到另一偏遠地點,到達後駕駛者可以繼續駕車離開隧道,達到短時間內進行遠距離運載,有望解決地面車多擠塞問題,並大幅減少大家花在交通上的時間。Elon Musk這種跳出傳統思想框架的思維方式,以及把意念付諸實行的過程,就是發揮設計思維的能力。
發揮「設計思維」的5大步驟
我們可以教導孩子以下5大循環步驟,培養他們運用「設計思維」的習慣:1.「同理心(empathise)」→ 2.「定義(define)」→ 3.「創意動腦(ideate)」→ 4.「製作原型(create prototype)」→ 5. 「測試(test)」。這個思維框架就是先運用「同理心」去理解用戶需求,並根據這些需求來「定義」問題或痛點,然後進行「創意動腦」,盡量構思不同的解決方案,再從這些方案中選出最有信心實踐的一個,快速「製作原型」,然後「測試」原型及與用戶溝通,透過情境模擬,令用戶測試是否適用,從中觀察使用狀況或透過用戶的反饋,重新改善解決方案,從而實現迭代的創意過程。
令孩子發揮「設計思維」的妙法
設計思維絕對可以從日常生活中培養出來,但有幾點父母值得留意:1. 不要習慣即時提供解決方法。當家中發生任何物件故障,避免即時找人維修或購買新品,可以和孩子一起構思解決方法,攜手解決問題,培養他們解難的習慣。2. 盡量讓孩子參與家中重要決定。例如添置新傢俬、為房子進行內部改動、編制外遊行程等,並尊重他們的意見,藉此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同理心及解決問題帶來的成功感。3. 千萬不要扼殺孩子任何天馬行空的想法。父母應該尊重及用心聆聽小孩的任何意見,藉此鼓勵他們大膽創作、大膽發表意見。就算他們提出的不是完美方案,也不妨盡量採納,或透過改進他們的意見,提升孩子創造的勇氣。
設計思維不是一門學科,而是一種以創造性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可以在任何地方應用。它亦強調孩子主動學習,希望他們透過主動觀察、增進知識及發揮創意,從頭到尾去解決困難。設計思維亦絕對適合所有年齡層的孩子,因為他們每個階段都會遇到不同的問題,而這種以解決問題為目標的思維方式,不但讓他們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更令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改變世界。